2020.10.18
單霽翔鄭州二砂文創園開講:如何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
今天上午10時,鄭州二砂文化創意園包豪斯建筑內高朋滿座,由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先生帶來的《如何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講座正在此舉行。
這場圍繞著“如何活化文化遺產”的學術交流活動得到了大家的熱烈響應。鄭州市政府副市長孫曉紅,鄭州市政府副市長吳福民,鄭州市委宣傳部文創處處長王寧,鄭州市文物局局長任偉,鄭州市中原區區委書記喬聳,鄭州市中原區區長李曉雷,鄭州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嵩巍,鄭州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萬永生,星河控股集團董事副總裁黃德林,星河產業集團常務副總裁閻鏡予等領導出席了本次講座活動。
在講座開講前,鄭州市政府副市長孫曉紅為現場嘉賓致辭,她表示作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的鄭州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如何利用鄭州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走出一條符合國家中心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文化發展新路子,是關系鄭州城市發展的大問題。她指出,這場學術交流活動搭建了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平臺,恰逢其時且意義重大。
從故宮看文化遺產活動路徑
作為第一位曾走遍故宮9371間古建筑房屋的院長,單霽翔先生在其任職故宮博物院院長的七年內,故宮成為超級IP,受到無數觀眾的熱捧。
在今天上午兩個小時的講座中,單霽翔先生以“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為題,圍繞當代文化遺產保護、故宮公共服務、文物修復、文物數字化、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傳承與研究等方面,為現場觀眾講述了一個個故事,讓大家充分感受到故宮博物院的獨特魅力,品味到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深刻內涵。
單霽翔告訴大家,隨著故宮不斷擴大開放區域,越來越多“沉睡”的文物呈列出來,故宮文化遺產正快速“活”過來。此外,故宮還不斷創新形式,加強影響力:186萬件文物在網上公布,供人們查閱;微博互動;《每日故宮》APP每天推送一則圖文并茂的故宮場景信息。除了科技的運用,文創產品的研發也是故宮創新所在。2012年,單霽翔擔任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后,打造故宮文創產品,讓傳統文化成為網紅。至2018年底,和故宮有關的文創產品已經超過1萬1千種。
在他看來,過往大家對古遺址、古墓葬等靜態文化遺產的保護較多,但現階段,我們需要更加保護動態的、活態的文化遺產,比如江南水鄉、傳統村落、民族村寨等。單霽翔認為,想要實現對文化遺產的良性保護,就需要注重世代傳承性和公眾參與性,前者是指要明確保護的目的是傳承,將祖先創造的燦爛文化完整地傳承給后代是重要的責任;后者則是指要把文化遺產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受益權交給民眾。
單霽翔表示,文創產業需要深入研究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深入挖掘鮮為人知的文化資源,以歷史為背景,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和趣味性,舉辦豐富多彩的展覽,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才能吸引更多的民眾投身于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事業中。
鄭州二砂文創園:活化城市記憶
在單霽翔看來,對于文化遺產而言,保護和利用常常被看作是一對矛盾,但實際上,保護和利用都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傳承。本次講座所在地——昨日上午正式開園的鄭州二砂文創園,正是文化遺產活化的代表之作。
鄭州二砂文創園原屬中國第二砂輪廠廠區,這家工廠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全國建設的57個重點項目之一,曾經書寫了鄭州工業的輝煌。二砂廠區內有著亞洲最大的包豪斯建筑單體,它承載著中德友誼,亦見證了新中國的工業夢想,是具備唯一性的寶貴歷史文化財富。
在開發建設過程中,二砂文創園特別秉持“保護、融合、創新”的規劃理念,保留了文物建筑、景觀綠帶、古樹、工業制造機具、煙囪等工業遺存,通過這些舉措強化記憶傳承的同時,合理引入新業態重塑產業動能、活化城市生活。項目總占地面積約845畝,計容總建筑面積約90萬㎡,總投資超120億元。項目計劃分四期建設,核心區歷史遺存三年建成。
此次開園的屬于園區一期的首開區,占地100余畝,總建面約5.7萬平方米,首開區以辦公大樓、中、小包豪斯及南北配樓為主,重點打造園區品牌展示中心、二砂歷史記憶博物館、星河領創天下、文創企業、網紅業態經濟。
鳳棲梧桐,如今的二砂文創園已經吸引了一批互聯網、文化產業類企業入駐,使得昔日的二砂文化煥發新生,重獲活力。未來,二砂文創園還將持續打造成為鄭州工業歷史遺存文化地標、中原科技文創新經濟產業高地以及國際化城市文化消費新領地。